.入口:大雪山林道27k處
.旅記 .遊樂區、登山口、0.5k、1.k、1.2k(鳶嘴山)、1.5k(鞍部)、2.k、2.5k、3.k、3.2k(稍來山)、回程
.後記
車行路線:
中山高轉國道4號∼往豐原方向∼石岡∼豐勢路∼東勢大橋∼右轉第一條路∼東坑路左轉(往大雪山森林遊樂區指標)∼接大雪山林道∼15K大棟派出所辦入山證∼23K鳥類出沒區∼27K過橫嶺山隧道口即為登山口(路邊有停車場)
車程時間:05:30(台北出發)∼走3號高∼豐原(接4號高)∼往東勢大雪山∼至27K橫嶺山隧道口(8:30)∼附近停車整裝(09:00)出發。
步程時間:
09:00出發(至27k處)∼鳶嘴山(1.5小時/10:30)∼休息半小時(11:00)∼至稍來山(1.5小時/13:30)∼原路反回從29k(2小時/15:30)出口處下山∼接回公路29k再走2公里(0.5小時)至27k處取車(16:00)
.鳶嘴稍來簡介(back)
鳶嘴山簡介
標高2180公尺位於台中縣和平鄉,為雪山山脈的延稜,山頂立有標示介紹牌,但無三角點,由於山頂由巨大裸石所形成呈三角形,看似鳶嘴而得名,由於一路要攀爬岩稜而上,且步道兩側即是峭壁懸崖,走來異常的刺激驚險,讓人難忘。
稍來山簡介
標高2307公尺為台灣小百岳之一,編號:039,附近有老神木、巨木群散佈其間,最有名是楓樹林(台灣紅榨槭),每到秋冬之季楓槭染紅山頭,形成整遍的紅楓,所此這裡也是著名的賞楓聖地。
鳶嘴稍來縱走簡介全長3.2公里,由0.K從林道27K開始起登,至1.2K抵鳶嘴山山頂,看似路程雖短,但卻精彩萬分,由鳶嘴山續往稍來山須經過200公尺的陡下驚險考驗,這段路有人稱為小黃山,全都要靠手腳並行及繩索攀爬而下,須要一些膽試及技巧。抵達1.5K處立有標示牌,這裡為鞍部,有一遍高大的杜鵑森林,續行開始又有一段陡上,每500公尺立有牌示牌,於2.2K處有叉路可下山至林道29K處,續行至3K處為楓樹林區,至3.2K為稍來山終路,主要地標為一處瞭望台。
(上圖:大雪山遊樂區導覽圖)
.旅照(back)
.旅記(back)
.前言
這篇旅記是過了快一年才補寫的,本來沒有打算要寫,但這是一條山岳界如此菁典赫赫有名的經典路線,不寫實在說不過去,因為實在太刺激、太豐富了,走過這一趟鳶嘴、稍來縱走絕對會讓人畢生難忘,這也是為何要補寫這一篇旅記的原因。再者就是一整年下來,只有同年五月份裡以旅遊方式造訪合歡山主峰,當天往返拍個杜鵑而己,所以一整年下來真的連座百岳都沒有真正造訪過,但今年又過了一季,山依舊在,人事境物不停轉,光陰真的要把握,每一個藍天的日子,都是無比珍貴的一天啊!
大雪山林道各主要景點摘要
.15k處∼大棟派出所(辦理入山登記)
.23k處∼賞鳥區
.27處∼鳶嘴山登山口(附近設有停車場)
.35k處:入園收費站,由此可通往稍來山,路程最短最輕鬆,稍來山建有瞭望台,是觀賞秋季台灣紅榨槭的絕佳景點。
.43k處∼遊客中心,建有森林步道
.48k處∼啞口觀景台
.41k-43k∼鞍馬山遊客步道
.49k處∼森林浴步道(天池及神木步道)
.49.5k處∼雪山神木,神木附近有紀念碑
.登山步道路線
(上圖:鳶嘴稍來縱走簡圖)
.鳶嘴山登山口(back):
共有三個登山口,分別於27K處橫嶺山隧道口(0.k)及27.5k及29k處,一般都是於27k處(路旁有停車格)起登,再從另外兩個登山口處(27.5及29k)下山。
(上圖:27K登山口視野)
(上圖:27K登山口停車場)
(上圖:27K登山口)
.0.5k(橫嶺山叉路口)(back)
從橫嶺山隧道口登山口上來途經涼亭一座,一路至此皆為階梯步道,由此亦可通往橫嶺山,往鳶嘴山步道則是原始的岩稜路段,路上的杜鵑花落滿地,亦如白雪散花舖落於地,實在讓人歡喜。
(上圖:叉路指標,左可通往橫嶺山)
.第一處瞭望台↓(back)
第一處瞭望台視野極佳,附近杜鵑盛開呈粉紅色,由此往上建有第二座涼亭,之後則是稜岩路段的重頭戲開始,窄稜峭壁看似驚險,但小心攀爬安全無慮,越往上視野更加壯闊,令人感到驚險又驚奇不已。
(上圖:第一個瞭望平台處)
(上圖:第二座涼亭處)
(上圖:稜岩路段的開始)
(上圖:右側峻石崖壁讓人心驚)
.1.k↓(back)
1K處屬極陡坡段,有一處岩壁如天梯般直上,至此大都要排隊等候,好讓山友一個一個往上前行。
.鳶嘴飛鷹↓(back)
登上山稜線後視野360度的開闊,台灣有如此壯麗景觀及視野實在不可多得,前方的聳立的山形猶如一隻欲展翅飛天的雄鷹,致為壯觀 ,遠處大台中地區的台地平原讓人欲窮千里。
(上圖:前方像極了一隻往上衝飛的鳶嘴飛鷹)
(上圖:鳶嘴山頂大視野~大台中一覽無遺)
.鳶嘴峭壁↓(back)
鳶嘴山頂猶如金字塔般的尖挺,兩邊呈45度斜面,雖可勉力爬山尖頂,但另一邊為毫無立足之深淵,膽小者勿試為宜。
(上圖:抵達山頂的巨岩山頭)
(上圖:鳶嘴山山頂峭壁)
.1.2k↓(back)
鳶嘴山∼標高2180公尺,山頂是由巨岩所形成的,尖聳如同金字塔般潔亮,幾無立足之地。
(上圖:鳶嘴山頂呈金字塔尖)
(上圖:鳶嘴山頂)
.往稍來山下稜線↓(back)
由鳶嘴山頂往稍來山步道,下到稜線鞍部雖然只有短短的200公尺,但卻是整條步道裡最難走也是最驚險的路段,走過的人回首來時路,不驚都會嚇一跳自己竟然能如此博命的演出走過這一段,這一段下稜線也是有名的塞車路段,假日人多往往要等上個半小時至1小時都可能,這是台灣所有登山步道當中,只有在此才可看到的盛況,且一點也不誇張。
.下稜線:
由此下是最難走的一段,為整座裸岩下山路段,長約150公尺。
.小黃山∼有些路段根本是垂直下降,真的是在攀岩,有有小黃山的美喻。
.1.5K(稜線鞍部)↓(back)
這裡為稜線的鞍部,從鳶嘴山頂陡下至此只有300公尺,由此可直接下山至27.5K入口處。這段路有一遍高大的杜鵑林,樹形高大成林與一般杜鵑有很大不同,每年4月中是賞杜鵑的好時機。
(上圖:往稍來山途中~左側坍塌處)
.2.0K↓(back)
.2.2k處
這裡為下山的叉路口,由此下山可抵達大雪山林道公路29k。
.2.5K↓(back)
(上圖:柳彬林區)
(上圖:途中最大的一顆巨木)
(上圖:進入紅榨槭林區)
(上圖:台灣紅榨槭林)
.3.0K(紅榨槭林)↓(back)
.這裡開始有一大遍的紅榨槭林,每逢秋冬之季,山頭染滿紅妝繽紛色彩,是個台灣賞楓的名勝之地。
(上圖:往稍來山最後100公尺)
.3.2K(稍來山)↓(back)
稍來山標高2307公尺,這裡的地標當屬瞭望台了,塔台約有8層樓高,最頂層建有木屋,內部約可住上5至6人,主要是用於監測森林火災的瞭望之用,塔頂立於林稍之上,可俯覽細看各種樹林樣貌及附近的紅榨槭森林。步道再往前行,左側可通往大雪山收費站入口,右側可往稍來南峰,再從林道30.3k下山。
(上圖:稍來山地標瞭望台)
(上圖:稍來山)
(上圖:稍來山瞭望塔頂小木屋內)
(上圖:稍來山瞭望塔頂視野)
.回程歸賦↓(back)
回程原路折返至2.2k處,由此下山接往至山下的29k林道處,下山呈之字形陡下,沿路走在蒼鬱的柳彬森林中,然看似短暫的途徑,卻也走了快40分鐘才抵達29K處林道,林道的出口處看起來非常不明顯。由此再步行2公里回到27K處取車,由於是下山行所以走來輕鬆,其實大雪山林道即便是一路步行散步,也是相當愜意舒暢。
(上圖:回程返回到29K下山口)
(上圖:林道29K入口處/不大明顯,為通往稍來步道2.2k處)
(上圖:27.5K入口處/通往稍來步道1.7k處)
.後記(back)
.人生的業績
今年的爬山業績真的不好,否則不會將已爬過好幾個月的山,到現在才拿來寫旅記,但話說回來,工作上要業續,如果連生活也要業績嗎?那不是太辛苦了嗎?話雖沒錯,但的確是如此,且生活的業績應該要比工作的業績來的重要,因為工作的目的不就是為生活嗎?那生活的目的是什麼?那才是最重要。
工作與生活是構成生命活動目的的兩個部份,但第三個部份最重要,其目的就是為了得到快樂,那是以生命的覺知、創造與實現為目的,而得到了自已認為的快樂,但得樂的過程總要先離苦、去苦,也才能離苦得樂。所以有人以追求享樂為目的,有人以實現理想為大樂,有人以得到充份的物質或頭銜為樂,有人以平靜知足為喜樂,這些都是,也形成了每個人的所謂價值觀,只是那一種比較有意義及長久而已,這也是每個人生活的動力之所在。但只為追求享樂,可能有點本未倒置,反而是先去苦、離苦後,樂受自然會有,也比較長久,所以心靈上的滿足與喜悅,應該是比較究竟些。
.莫望初衷
每個人都有初衷,這份初衷從小到大都有,其實就是每個人心裡一直想要與想做的事,只是時間久了,現實環境的阻隔讓力不從心,讓夢想不再是夢想,也逐漸遺忘。雄鷹本飛翔於山巔天際,駿馬原奔馳於原野草原,現實的阻隔有時雖只能居於一籠一圍,但那份初衷不就是那份原始的動力嗎?如果連那份動力都沒有時,如何再飛揚天際、奔馳山林原野。人總想等到有什麼...的時候,再說再做吧,就是這總不斷說服自己的好理由,讓人大多就這麼一路苟且走來,但看看回頭路時,總又不時感到懊悔,為何當時不早去做,等到要做時,總又力不從心時不我予,總把遺憾深植在往後的日子裡。也許就在每次的起心動念中,看似不成熟的想法,但其實就是最好的時機∼當下。
.網路與科技的醒思
有句話「科技始終來自人性」,意思就是科技產品要依人性化需求來設計。網路世界的核心價值是分享,也因此堆疊出無比天量的可供分享的資訊,但也產生了無比的資訊垃圾。
原本租用網頁空間設立網站,主要目的是為了儲存一些個人的生活記錄,次要目的是由於網路具有方便的界面,故作為分享。後來部落格興起且又是免費,所以移轉資訊至部落格作為分享,但主要目的與次要目的仍是儲存與分享,但分享方式與內容仍具有選擇性與針對性。
之後的FB在使用上更為方便,但儲存功能較少,分享功能卻大大增強,設計架構以開放式為主,在這個平台上可盡情去窺探各式各樣的人,不管認識與不認識,有相映就按個讚或交個朋友。朋友與非朋友的距離一下子變成彈指之間,幾百年不相往來的朋友,也可以一一浮現在朋友的名單中。本想知道別人的動態原本應起於關心,但後來大多應出於無聊與窺探居多。過去人的互動靠寫信、靠電話、現在靠網路、靠訊息,人是怕孤獨的嗎?那是絕對的,所分享目的都是為了得另一端的一個讚,藉以証明「我PO故我在」。
網路與科技發展的目的,本源始於人性需求,但其實已變成另一個讓人喪失人性的起源,雖然有點可笑,但似乎是如此,因為人性已逐漸被改造成科技性,說不一定有一天人類會變成一具還是生物的機器人。所以科技原本是為人所使用,但後來都變成「人淪為科技所綁架」,當你離不開它時,那就真的回不去了,而且自己也不想再回頭,但真的要想想,有那些更重要與可貴的東西∼正在失去當中。
(背景音樂:Goodbye Policeman)